欢迎您访问洛南县人大常委会网站! 今天是:   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 

【人大代表风采】本期人物:杨卫东

来源:洛南县人大办  发布:洛南县人大办  作者:刘文博  发布时间:2025-08-26
      

扎根基层践初心 履职尽责显担当

——洛南县十八届人大代表杨卫东履职先进事迹

杨卫东,男,现年46岁,洛南县城关街道刘涧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县十八届人大代表。近年来,他始终恪守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神圣使命,扎根基层一线,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,创新基层治理模式,用实际行动诠释基层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。

履职为民  做群众身边的“贴心人”

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县人大代表,杨卫东始终坚持“一线工作法”,深入群众和驻社区单位,了解社情民意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,随身携带的《民情日记本》记录着社区每家每户的所需所盼。四年来,他走访群众520余户,收集意见建议38条,推动解决道路硬化绿化亮化、饮水安全、和美乡村建设、“千万工程”等民生问题47件。针对北塬片区三个组群众反映的环境卫生差、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,他多方协调争取项目资金,清运生活垃圾、废弃物30余吨,拆除乱搭乱建建筑12处410㎡。在实施环城路1.8㎞改造提升、文博大道2.5㎞“白改黑”工程过程中,他耐心细致做群众思想工作,动员46户群众自愿无偿拆迁房屋,保证工程顺利施工,惠及沿线周边群众210余户。针对群众夜间出行不便问题,他积极争取实施“亮化工程”,为社区主干道和偏远巷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68盏,群众夜间出行安全得到保障。为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应有作用,他探索建立“代表联络站+网格员”工作机制,每周定期接待辖区选民,累计受理群众诉求22件,办结率达90%以上。针对社区居民对医保养老缴费、产业补贴、慢病申报、自建房管理等政策知晓率偏低问题,他创新开设“院落政策讲堂”,组织四支队伍走进田间、走进院落、走进小区宣讲政策,帮助群众享受惠民政策,协助群众申请产业补贴资金,社区居民对惠民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率不断提升,医保养老缴费等工作走在街道办前列。

产业富民  做乡村振兴的“领路人”

面对传统蔬菜种植效益低下现状,他立足洛南县天然的区位、气候、环境优势,瞄准高品质蔬菜市场需求,对撂荒闲置荒坡沟渠进行改造提升,积极推广土壤改良、有机肥选用、病虫害防控等新技术,建成全县首个放心蔬菜示范园,通过“基地+企业+农户”模式,带动周边7个镇办建起3000亩“放心菜”种植基地,解决2000余劳动力就业,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。为破解卖菜难问题,他与西安、咸阳等地大型商超建立直供合作,实现线上线下订单化销售。按照规划,公司将新建5000㎡育苗温室大棚、120亩蔬菜种植温室大棚及80亩露地种植区域,并配套建设集仓储、冷链、物流、配送、销售于一体的放心蔬菜示范园,致力于构建完整的蔬菜产业体系,助力农业升级转型,激活县域经济增长极。

创新治理 做和谐社区的“守护者”

在发展作为社区支部书记,杨卫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在完善多元化化解矛盾、全时空守护平安、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基础上,建立矛盾纠纷“红黄蓝”三色预警分级化解机制。蓝色等级矛盾纠纷由网格员现场调解,黄色等级矛盾纠纷由“四支队伍”入户化解,红色等级矛盾纠纷由人大代表监督跟踪。修订完善《刘涧社区居民公约》,组建红白理事会,创新“居民说事日”制度。通过小组议事角、小区议事亭、村级事务管理平台等途径,每月10日组织四支队伍、居民小组长、群众代表、乡贤能人共商社区事务,先后就环境卫生整治、村组道路修建、产业发展等事项开展民主协商26次,推动集体决策事项落地17项。近年来,他成功调解土地纠纷、邻里矛盾52起,使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成为现实。 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院落,从党群服务中心到群众心里,从产业发展到社区治理,杨卫东始终以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的赤子情怀,在基层沃土上用一件件实事兑现着“人大代表为人民”的庄严承诺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人大代表的为民答卷。在他的带领下,刘涧社区先后荣获“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”“全市基层治理先进社区”“洛南县文明社区”等荣誉称号,他个人被评为“洛南县优秀人大代表”。

洛南县人大常委会主办    洛南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承办    洛南县电子政务中心技术支持

网站投稿邮箱:luonanrd@163.com        陕ICP备1200794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