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深处的孤独
宋瑞林
唐代一个寒秋的早晨,天上还是一轮残月,淡青色的晨光笼罩着静寂的山野。草丛中隐约传来虫鸣声,行旅途中的诗人温庭筠早早起来了,望着天上那轮渐渐失去光华的月亮,听着不远处传来的鸡鸣声,诗人要赶路了。地面已经是寒霜凝结,走过一座古老的、陈旧的板桥,诗人不禁悲从中来,天涯羁旅,一缕深深的惆怅浮上心头,一种难言的苦涩、孤寂,笼罩着晨起早行的诗人,这种灵魂深处的孤独之思,不仅仅是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,更是生命深处诗人不易为世人察觉的孤绝、忧伤和痛苦。
红军长征途中,面对各种思潮的斗争和困扰,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迷惘、困惑、彷徨过,在艰苦卓绝的行军路上,在巍峨奇崛的六盘山,诗人毛泽东望着莽荡苍凉的青山,挥笔写下了:西风烈,长空雁叫霜晨月。霜晨月,马蹄声碎,喇叭声咽。此时,毛泽东的内心深处是苍凉的、苦涩的,在复杂的历史环境里,马背上的毛泽东面对暂时处于劣势的革命形势,他的内心是忧郁、困惑、迷茫。声声马蹄叩击着诗人的心灵,往日嘹亮的军号喇叭声,穿过霜晨凝冻的寒气,听起来竟有一种如咽滞涩的感觉,此时此刻的毛泽东,他的深沉的思索,他内心深处的孤独,在这首著名的诗篇中纤毫毕现的表现了出来。
晚年的鲁迅先生,用他一支犀利的笔刺向阴霾沉沉大雾弥天的社会,据他的夫人许广平女士回忆说,她每天早晨起来,发现先生不是在卧室安睡,却睡在阳台上。鲁迅先生的作品忧愤深广,是中国现代社会思想的集大成者,鲁迅先生的内心是孤独的,生命深处的孤独感更是体现在他的散文集《野草》里,他是清醒的、孤独的、忧愤的,他在无边的暗夜里,在如豆的灯光下,他的如夜枭般的明亮、锐利的目光,正穿透着那个时代厚云密布、腥秽如血的天空。他的伟大的孤独感,使他成为一个时代卓越的思想者,成为我们的巍巍民族魂。
已故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,青年时期双腿残疾后,他常常一个人摇着轮椅来到地坛,他在少有人迹的地坛是沉默的、孤独的,在长久的枯坐中,他沉思默想。他的思绪充满了生与死、爱与恨、社会和自然、现实与人生、理想与探索、苦闷与追求的彻悟,他对历史的天问,对生命的追问、对灵魂的拷问,对死亡的思考,对爱情的思索,使他的文字和作品呈现出了一种明朗和饱满,睿智和光芒,他的文字给世人留下了深沉的感慨和启迪,写作之夜他的孤独的灵魂发出了真正的声音。
当今社会,车水马龙,五光十色,特别是城市的夜晚,光影迷离,笙歌沸腾,现代人内心的孤独淹没在繁华的喧嚣里,孤独感常常被视为玩深沉、伪深沉,成为被嘲讽、被讥笑的对象,甚至一首歌里这样唱道:孤独的人是可耻的。孤独者往往生活受挫,爱情不如意,事业不顺心等等,这一类人离群索居,沉默寡言,踽踽独行,抑郁哀婉,愁肠百结,一个人徘徊在林荫小道,或者躲在烟尘斗乱的小酒馆,头发蓬乱,衣衫不整,拼命地吸烟酗酒,这些人经历了这一段孤独、寂寥的日子后,有的人走出了生活的泥淖和迷雾,变得坚强坚定起来,成为了生活的强者。可悲的是,有的人从此沉沦,自暴自弃,一蹶不振,破罐子破摔,浑噩度日,成为生活的弃儿。
我们都是红尘中人,饮食男女,芸芸众生,社会发展到今天,诗人温庭筠的伤感是旧文人的喟叹,伟人毛泽东的孤独感是苦苦寻求中国革命的出路,鲁迅先生的孤独是对旧时代的忧愤,而作家史铁生,用残缺的身体与命运、死神抗争,他以他的坚毅、穿越了生命的苦难,穿越了孤独的写作之夜,他用他的一生,用他旷古悠远的思考,无不向生活中正在经历苦苦煎熬、孤独的人们昭示着一种闪光的哲理,漫漫人生路,风雨旅程途,无论是才如江海的大文学家,还是抒写一代风流的伟人领袖,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灵魂隐秘的、脆弱的、感伤的一面,面对这些生命深处的忧伤、苦闷、寂寥,我们正是要有一种穿越的目光和胸襟,穿越的勇气和胆识,在无边的暗夜里,在无边的雨雾里,我们坚信定有蓝天白云、风和日丽的那一天,定有落英缤纷、芳草萋萋的绿洲,回首过往,孤独正成为我们生命中独特的审美体验,经历了孤独,我们的脚步走的更加从容、更加稳健。